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肉包、豆浆、红鸡蛋的组合售价8元。一份汉堡菜单售价14.5元……很多上班族都注意到北京一些地铁站里有红色和黄色的自助早餐车。到达车站,扫描二维码,取餐,转身下地铁。早高峰期间,可以“一边坐火车,一边吃饭”。在北京地铁国贸站附近工作的王先生是早期采用者。前一天晚上睡前通过APP或小程序预约下单,第二天一早在地铁口取餐。 “拿了就走”,整个行程不到一分钟。 “因为我当时很着急,所以我很害怕,因为我很喜欢吃可乐。从酒店出发大约需要 10 分钟。”车站到公司,但到了还是很热。”王先生表示,这样的便捷服务确实方便了大家,非常方便。从麦当劳到肯德基,再到美团,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送早餐融入到上班族争分夺秒的通勤节奏中。北京地铁和美团推出了名为“吃光机”的便捷早餐服务,消费者可以提前下单付款,到达车站后早餐就会送到车站,再也不用自己动手了。今年7月推出以来,该服务已在国贸、金台喜照等30余个大客流车站、中转站推出,累计覆盖旅客量超过10万人次,订单量近17万份,此前,肯德基、麦当劳的早餐车也悄然抵达北京部分城市。地铁站。我们还专注于便捷的移动体验,与商店共享我们的供应链并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这看似低调的地铁通勤早餐到底是什么生意?首先,我们来看看消费者的需求。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早餐最重要的就是方便和快捷。调查发现,在早餐选择上,近30%的受访者选择外卖,近50%的受访者选择在早餐摊或便利店购买。然而,在旅行时,时间是优先考虑的,并不总是有可以在途中吃早餐的餐厅。此外,排队等候的成本限制了一些办公室工作人员的选择。有网友评价:“效率和金钱是早餐最大的障碍。”据相关行业报告显示,中国早餐市场规模约为2万亿元,并保持恒定增长速度。这个市场目前被数以百万计的交易者所主导传统的早餐摊贩和夫妻店利用其灵活性和成本优势渗透到社区。旅行中早餐消费仍有扩大空间。让我们来看看商业可能性。通勤者早餐的特点是“即时、频次高、客群精准”,尤其是早高峰地铁里。今年9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送旅客26.9亿人次,进站旅客16亿人次。北京主要车站早高峰的客流量超过了一些小型商场全天的客流量。这种人流和需求的集中,是一个难得的商机。以美团食机为例,与传统的“按需配送”外卖不同,食机采用集中供应模式。美团通过预订量和算法预测,提前向合作商家批量下单。卖家做他们同一天。乘客将它们打包在一起,然后批量运送到各个地点。企业工作人员负责分类、存放在橱柜中以及保温。消费者可以使用餐食代码立即收到食物,售完即止。 “对于商家来说,菜机模式可以通过前端聚焦用户需求,打造爆款产品,给卖家带来更多订单。”美团业务联席负责人表示,这种模式产生更多订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我们有效整合了区域内的用户,即使是相同的饮食需求,如果选对了产品,用更少的餐食就能得到预期的订单量。二是销售。这使得企业可以集中供应。根据饮食偏好等数据,轻食食机建议商家根据当地用户的需求特点选择产品,有效提高了经营效率真正的准备。 “地铁通勤早餐”目前在部分城市火爆。例如,深圳地铁集团就推出了自己的营销餐饮公司“深圳铁路食品研究所”。成都铁路集团运营“早安熊猫”早餐项目。广州地铁在“地铁优轩”超市提供便携式早餐服务。苏州地铁集团还在地铁站内开设了全国首家社区咖啡馆“广济南餐厅”,提供从腐乳面到自有菜单的早、中、晚餐多种选择,将闲置的地铁站空间改造成满足市民真实饮食需求的亲民场所。早餐等商业服务的兴起也对地铁运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早餐站的位置必须精确规划,不得占用或堵塞消防通道或逃生通道。排队或会议不应造成拥堵。也一定是我落实好食品安全卫生管理。许多城市都在寻求多元化,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有消费者评价,便捷多样的早餐服务为上班族的一天增添了“小幸福”。目前,地下交通空间正逐步转变为潜力巨大的“移动购物中心”。密集的客户群和即时需求所提供的消费潜力才刚刚开始释放。